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。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,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。人们在面对某种色彩时,往往会根据与之相关联的经验而衍生出各种心理活动,产生色彩的联想。当某种色彩的联想具有普遍的共同性,并经过历史文化的传承而形成特定的观念,达到约定俗成的共识时,这种色彩就具备了象征的意义。
色彩的生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对人的生理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。例如,公众处在红色场景中,脉搏会加快,情绪会比较兴奋;而处在蓝色场景中,脉搏会减缓,情绪也会比较沉静。
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、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产生错觉;当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,或者是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薪会引起幻觉。色彩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,正是由于视觉经验的积累和对色彩产生联想作用的结果,也是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作用的结果。
1、色彩的冷暖感
色彩的冷暖感与明度和纯度有关。高明度的色彩一般有冷感,低明度的色彩一般有暖感;高纯度的色彩一般有暖感,低纯度的色彩一般有冷感·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,黑色有暖感,灰色属于中性色。
2、色彩的空间感
色彩的空间感与色的明度、纯度、面积的大小等有关。不同的色彩给我们的空间距离感不同。从明度上看明度高的红色和黄色向我们靠近,有突出、前进的感觉,明度低的蓝色和紫色离开我们而远去,给人以一种隐蔽、后退的感觉;从纯度上看,纯度高的色彩有前进感,纯度低的色彩有后退感;从色彩的面积来看,面积大而且完整的形有前进感,面积小而且分散的形有后退感。
3、色彩的膨胀和收缩感
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与色相、明度、纯度有关。从色相上看,长波长的红、橙、黄等色彩具有膨胀感,短波长的蓝、紫等色彩具有收縮感;从纯度上看,高纯度的色彩具有膨胀感,低纯度的色彩具有收缩感;从明度上看,高明度的色彩具有膨胀感,低明度的色彩具有收缩感。
4、色彩的进退感
色彩的进退感产生的原因是各色色光的波长不同,而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又有限,所以各色在视网膜上成像位置也不同。长波长的色在视觉上比实际距离感觉近,称前进色;短波长的色在视觉上比实际距离感觉远,称后退色。色彩的进退感与色相、纯度、明度有关。从色相上来看,长波长的红、橙、黄等色彩具有前进感,短波长的蓝、紫等色彩具有后退感(有彩色具有前进感,无彩色具有后退感);从纯度上看,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前进感,低纯度的色彩具有后退感从明度上看,高明度的色彩清晰、明快,具有前进感,低明度的色彩模糊、暗淡,具有后退感。色彩的进退感在展示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
5、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
不同的色彩被感知后,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。凡是让人感到兴奋、鼓舞的色称为兴奋色,如一些高明度、高纯度的或者属于暖色系的颜色;凡是让人感到伤感、消沉的色称为沉静色,如一些低明度、低纯度或者属于冷色系的颜色给人兴奋感也不会给人沉静感,属于中性色。
6、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
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与色相、纯度、明度等有关。纯度高、明度高、彩度高的色彩具有华丽感,而明度低、纯度低、彩度低的色彩具有朴素感。色彩进行组合时,对比强烈的配色具有华丽感,反之则显得朴素。
7、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
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与明度、纯度有关,明度高而鲜艳的色彩具有明快感,深暗而混浊的色彩具有忧郁感;低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忧郁感,高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明快感;强对比色调具有明快感,弱对比色调具有忧郁感。
8、色彩的味觉感
色彩搭配丰富的食物之所以会引起人的食欲,是因为色彩具有味觉感。一般来说,白色、黄色、橙红色具有甜味,咖啡色、褐色具有涩味,黑色、蓝紫色具有苦味青色、蓝色具有咸味,红色具有辣味。
9、色彩的季节感
在展示设计中,如果想表达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主题,可以通过强化主色调来实现。例如春天让人联想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阳光明媚,植物发芽、开花,因此春天的主色调是黄绿色;夏天的阳光格外灿烂,由于光线与阴影的对比强烈,使得色彩多呈现出高彩度的色相对比,并以大红深绿、艳蓝、青紫等为主要色调;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空气清澈透明,色彩多为橘色、咖啡色、梨色等各种果实的颜色,树木也从绿色变为红、橙、黄和低彩度的棕褐色;冬天的天空灰蒙蒙的,略带蓝色和灰色的色彩是冬季的主要色调。